科研人员揭示基因转录“刹车”机制******
中新网上海1月12日电 (记者 郑莹莹)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获悉,北京时间1月12日,中美科研团队合作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细菌RNA聚合酶如何识别“转录终止序列”从而终止转录的工作机制。
科研人员介绍,RNA聚合酶在执行基因转录时类似高速行驶的汽车,以大约每秒50个核苷酸的速度合成RNA,当RNA聚合酶转录至“终止序列”时,需要从高速延伸的状态“刹车”,停止转录并释放RNA。
细菌的“固有转录终止序列”是一段由大约30个至50个核苷酸碱基组成的序列。研究团队捕获了RNA聚合酶转录终止的一系列中间状态,解析了RNA聚合酶在上述转录终止中间状态的冷冻电镜三维结构。
研究发现,“转录终止序列”的多聚尿苷使RNA聚合酶“刹车”,将其固定在转录暂停状态,随后RNA发卡结构折叠进入RNA聚合酶内部,促使RNA从RNA聚合酶内部解离。
该研究回答了基因表达的基础科学问题,拓展了人们对于基因表达机制的理解。
这项研究具体由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的张余研究团队和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的Robert Landick团队以及浙江大学的冯钰团队合作完成。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的博士生尤琳琳(已毕业)为论文第一作者,该中心的张余研究员和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Robert Landick教授以及浙江大学的冯钰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完)
【农业强国光明谈】何以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我国目前的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如何?“农业强国”对于重要农产品供给提出了什么新要求?本期《农业强国光明谈》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魏后凯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党委书记、研究员毛世平,一起了解我国如何守护粮食安全。
魏后凯在节目中介绍了目前我国的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我国一直高度重视粮食安全,自从“口粮绝对安全”的战略底线被提出后,中国农业科学院每年都会进行测算,目前我国的谷物自给率保持在95%以上,我们的粮食安全有保障。但同时,粮食安全的潜在风险依然存在:首先是人口众多决定了农产品根基规模量大,容易产生巨大的市场动摇;第二是我国油料作物自给率低,部分品种依赖进口;第三是我国的饲料粮需求量越来越大,未来需要建立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来保障粮食安全。
毛世平分享了“农业强国”对于重要农产品供给提出的新要求。要保证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必须重视这几个方面:首先是科技,科技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目前我国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比如大豆产量的提升;第二要提升我国的抗风险能力,比如采取多方措施来增强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和重大病虫害的监测预报能力等。
访谈中,魏后凯和毛世平还探讨了如何提高农业竞争力、我国耕地存在的问题和治理措施等话题,点击视频观看详情。
往期回看:
【农业强国光明谈】从农业大国迈向农业强国,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农业强国光明谈】国产白羽肉鸡自主育种“突围”记
科学顾问
魏后凯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 研究员
毛世平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党委书记 研究员
联合出品
科普中国
中国农业科学院
农业农村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
中国农学会
光明网
总 监 制
宋乐永 廖丹凤
总 策 划
战 钊 邬震坤宋雅娟
导 演 组
宋雅娟 武玥彤 谢 芸
主 持 人
林佳欣
视觉设计
翟 烽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