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云南普洱江城县,正在午睡的象群。 郭元丰 摄
在曼老江边的芦苇丛中,一个象群正在集体睡觉休息,3头小象被围在中间,小象卷着鼻子躺地睡觉的样子十分可爱。经专业人员分析判断,中间3头小象刚出生8个月左右,其他4头幼象1至3岁不等。
图为云南普洱江城县,正在午睡的象群。 杨国荣 摄亚洲象作为亚洲现存最大和最具代表性的陆生脊椎动物,是中国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国内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普洱市和临沧市。经过近30年的拯救和保护,云南野生亚洲象种群数量目前已有300多头。(完)
图为云南普洱江城县,正在午睡的象群。 杨国荣 摄东魏、北齐邺城宫城墙为复墙形式 系汉唐时期都城遗址考古首次确认实例****** 中新社邯郸1月18日电 (李海波)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组建的邺城考古队18日透露,经对东魏、北齐邺城宫城区北部勘探与发掘,确认其宫城墙为复墙形式,这是汉唐时期都城遗址中经考古发掘首次确认的实例。 资料图为东魏、北齐邺城宫城区发掘出土遗物。 中新社发 邺城考古队供图邺城遗址位于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西南部,分邺北城和邺南城两部分。邺城曾为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六朝都城,是中国古代都城规划肇始地,在中国古代都城建设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 资料图为东魏、北齐邺城宫城东北角平面图。 中新社发 邺城考古队供图据介绍,邺城考古队自1983年起在邺城遗址持续进行考古工作,2022年度田野工作围绕探索东魏、北齐宫城区和核桃园北齐佛寺平面布局展开,主要开展了宫城区北部勘探与发掘、核桃园北齐佛寺勘探与发掘两项。 图为2022年10月25日,东魏、北齐邺城宫城东北角发掘现场。 中新社发 邺城考古队供图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沈丽华称,2022年度工作重点最初集中于宫城东北角,后扩展至宫城西北角。经发掘确认,宫城东北角由两道宫墙组成,中间形成夹道。内侧宫城墙宽约1.8米—2.3米,墙体内侧包砖,外侧涂抹带红彩的白色墙皮。外侧宫城墙宽约2.45米—2.5米,由南北两段组成,南段与内侧墙体结构相似,北段未见包砖,内外均涂抹白色墙皮。宫城西北角破坏略为严重,但第二道宫墙也得以确认。 沈丽华表示,东魏、北齐邺城宫城墙采用复墙形式,是汉唐时期都城遗址中经考古发掘首次确认的重要实例,对于探索东魏、北齐邺城宫城布局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意义,也为邺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展示与利用提供了重要考古基础。(完)
|